碳中和的時代:企業如何引領永續轉型

碳中和的時代:企業如何引領永續轉型

(圖片來源:Freepik)

台灣將於2023年8月7日正式掛牌成立碳權交易所[2]。這是台灣在氣候變遷因應法的支持下,為實現2050年碳中和目標而採取的重要措施。碳權交易所由台灣證券交易所與國發基金共同出資成立,主要營業項目包括國內碳權交易、國外碳權買賣、碳諮詢及教育訓練等三大項。初期將先進行碳諮詢及教育訓練業務,國內外碳權交易則需待相關法規及政策確定後方能進行[2]。

成立碳權交易所的動機主要有三方面。 

第一個原因,台灣立法院已於前述日期三讀通過「氣候變遷因應法」,其中包含「減量額度抵換與交易」相關子法,這需要碳權交易所的支持。企業透過自願性減碳專案取得碳權(又稱減量額度),可用於抵減環評開發增加的溫室氣體排放或碳費抵減等需求,因此碳權交易所的成立將確保相關交易的有效進行[1]。 

第二個原因,企業尋求ESG(環境、社會、公司治理)目標,設定達成碳中和的年份目標或推出碳中和產品。當企業自身減碳已達極限時,將需要購買碳權來進行外部抵減,這促使碳交易平台的需求[1]。 

第三個原因是建立台灣與國際合作管道。由於台灣無法參與《京都議定書》的國際碳市場,成立碳權交易所可以讓台灣更積極參與國際碳市場,增加與其他國家間的碳權交易機會,進一步落實永續發展目標[1][3]。 

碳權交易所的成立將為台灣企業提供更多機會進行碳交易,以實現減碳目標。透過碳權交易,企業可以進行內部減碳,也可以透過購買碳權來進行外部抵減。碳權交易所的成立也有望推動台灣經濟轉型,鼓勵企業朝向更綠色、更永續的經營模式邁進。 

在了解成立碳權碳權交易所的三個原因後,我們也必須了解什麼是碳權。碳權是一種證書,證明持有者已經實施了一定的減碳措施,使得碳排放量減少,從而獲得的減排權利。這些碳權可以在碳交易市場上進行買賣,讓企業或個人可以抵消其未能達到的減排目標,或者在達到目標後進一步實現碳中和[2]。 

舉個例子說明,假設有一家製造業公司希望減少其工廠的碳排放量,但由於技術限制或其他因素,無法完全達到碳中和目標。為了實現碳中和,該公司可以參與自願性減碳專案,例如投資在再生能源項目或進行能源效率改進。通過這些措施,該公司實際上減少了一定量的碳排放。 

完成減排措施後,該公司將獲得對應的碳權證書,證明其實際減排量。這些碳權可以在碳交易市場上進行交易,或者用於抵消其他企業或個人的碳排放量。例如,其他企業在減排過程中遇到困難,可以購買該公司的碳權,來抵消其未能達到的減排目標。 

簡單的來講,透過自願性減碳專案取得碳權,企業可以實現以下目標: 

  • 減少碳排放量:企業通過減排措施實際減少碳排放量,以符合碳中和目標。 
  • 實現外部抵減:企業可以購買碳權來抵消其未能達到的減排目標,以達成淨零排放。 
  • 推動永續發展:碳權交易所的成立有望推動台灣經濟轉型 

 

碳中和的時代已經到來,台灣成立碳權交易所是重要的里程碑。這個交易所將為台灣企業提供更多機會進行碳交易,推動減碳目標的實現。透過碳權交易,企業可以進行內部減碳,也可以透過購買碳權來進行外部抵減。這將激勵企業朝向更綠色、更永續的經營模式邁進。 

碳權的概念是證明持有者已實施減碳措施,以減少碳排放量並獲得相應的減排權利。碳權可以在碳交易市場進行買賣,使企業或個人能夠抵消未達到的減排目標,實現淨零排放或進一步實現碳中和。 

這項重要措施將推動台灣走向永續發展,並在全球永續發展目標下扮演更積極的角色。碳中和的時代,讓我們共同努力,保護地球家園,打造更美好的未來。 

參考資料

[1]邁向淨零轉型 行政院核定12項關鍵戰略行動計畫 籌組台灣碳權交易所,逐步完備碳交易機制 

[2] 陳建仁:台灣碳權交易所 8月7日營運 

[3] 臺灣碳權交易所8/7正式營運!碳權是什麼?要怎麼交易?一文看懂碳權交易機制! 

[4] 陳建仁:碳權交易所8月7日正式營運 逐步完備碳交易機制 

[5] 碳權交易所8月7日成立!三大營運項目揭曉,林修銘:先從碳諮詢做起 

 


SDGs
碳中和
碳權交易
返回網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