碳權交易:解析6個常見問題,推動低碳轉型與永續發展!

碳權交易:解析6個常見問題,推動低碳轉型與永續發展!

(圖片來源:freepik)

碳權交易是在全球暖化問題日益嚴重的背景下,為了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而發展出的一種制度。以下卡森永續搜集目前企業或個人是對碳權交易常見問題的回答:

1. 碳權(Carbon credit)是什麼?碳權商品有哪些?

碳權代表「排碳的權利」,以一公噸碳排量為計算單位。產業可透過取得碳權,符合碳管制規範或因應國際供應鏈與倡議的碳中和要求。碳權商品分為碳減量(reduction)和碳移除(removal)兩大類。減量做法包含推動節能、再生能源、生物能源等,而碳移除包含自然移除和科技補碳。

2. 什麼是「好的碳權」?

好的碳權品質具備以下五大原則:

  • 外加性:碳權必須是額外產生的減碳行為,不能是法律已強制要求或利潤可觀的減碳行為。例如,某公司已經遵守了法律的減排要求,但他們決定進一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,通過實施新的減排措施來獲得額外的碳權,以證明他們的減排是額外的努力。
  • 沒有高估:減碳專案必須在預估基線情境下進行,而不是高估減量額度。例如,一家製造公司進行了減排計劃,他們在預估的基線情境下進行了計算,確保他們所得到的碳權與實際減排努力相符。
  • 永久性:碳權的減碳行為應是永久有效的,需考慮對應的保險或緩衝儲備。例如,一家能源公司實施了可再生能源項目,如風力發電場。這種能源生產的碳減排效益是永久的,並且能源公司已經制定了長期的可持續發展計劃,確保這些碳權是永久有效的。
  • 溫室氣體減量獨家擁有權:碳權不可重複發行、重複使用,需清楚列出註銷用途。例如,某國政府實施了一個清潔能源計劃,該計劃通過發行有限的碳權來支持可再生能源項目,這些碳權不可重複發行或重複使用,確保每個碳權代表一個確定的減排量。
  • 沒對社會或環境造成重大危害:碳權開發商應諮詢可能受影響的當地利害關係人,並取得第三方證明該專案對社會與環境帶來正面利益。例如,一家能源公司在碳權項目之前進行了公開諮詢,獲得了當地利害關係人的支持,並且這個項目對當地社會和環境帶來了正面利益。如該項目可以改善空氣質量,提供當地居民更多就業機會等。

3. 從台灣碳權交易所買到碳權後,可否轉賣給別人或是賣到國外交易所?

企業未來可在台灣碳權交易所購買國外與國內碳權,價格資訊公開透明。針對國內碳權買賣,雙方會有限制,交易細節仍待《氣候變遷因應法》相關子法及政策確立後才會明朗。

4. 如果我在台灣有一片森林,可以換碳權來賣錢嗎?

可以,但需注意申請碳權自己抵減或拿出來賣只能二選一。賣方可向國內的環保署或國際獨立碳權核發機構申請碳權,但目前國內碳權賣方需為公司、工廠與行政單位等事業,自然人不能申請。

5. 綠碳、黃碳、藍碳是什麼?

綠碳、黃碳、藍碳是不同來源的碳匯。森林是綠碳、海洋是藍碳、土壤是黃碳。在這些碳匯中,森林碳匯(綠碳)因為樹體儲存了大量的碳,在碳權交易市場中得到了廣泛的關注。

企業購買碳權要注意什麼?

對企業來說,第一步必須先進行實質的減碳計畫,減到不能再減的情況下,才建議購買碳權,以免引發「漂綠」(Greenwashing)的爭議。企業購買碳權需注意適用範圍和流通性,以確保購買到符合良好品質標準的碳權。


碳權交易有助於激勵企業朝向低碳轉型,降低減碳成本,並推動更多的投資與努力來減少溫室氣體排放。隨著碳排放議題的重要性日益增加,碳權交易將在未來發揮更大的作用。台灣的碳權交易市場目前還在起步階段,但隨著碳交易所的成立,相關議題將更受關注與推動,促進台灣朝向永續發展的目標邁進。


碳權交易
碳權交易所
返回網誌